
匯包裝官方微信
我想從消費者第一眼接觸到一包食品開始講起。
首先是食品的包裝本身和外部環境:
1、包裝是否完整。破裂的包裝很容易讓食品有微生物或其他污染,營養也容易流失。空氣中的水分進入了包裝,也讓微生物的繁殖加快。
2、存放食品的位置是否符合本食品的存放標準。可以留意一下本來應該冷藏、冷凍的食品,它們所在的冰柜夠不夠冷;本來應該置于陰涼干燥處的食品,是否被小商販暴露在太陽底下。通常溫度每升高 10 攝氏度,化學反應速率是原來的 2-4 倍。所以,如果食品放在更暖、更熱的地方,里面的化學反應會發生得很快,這個時候標簽上的保質期就不準確了。
3、產品本身的物理性質。如果包裝有少許透明的話,可以透過包裝看到食品本身。這時用你的常識判斷一下這個食物是否應該是這個狀態。比如一個飲料有沒有分層,有沒有沉淀;烘焙的食品有沒有油脂溢出來等等。當然有很多包裝上寫著“少許沉淀為自然現象”,所以這里說的是比較嚴重的情況。
跟著要看包裝上的各種標簽:
4、保質期 / 生產日期 / 在 XX 日期前食用。這個大家都比較留意了。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包裝只有生產日期,還得自行判斷一下購買日期時還能不能吃。
5、配料表。配料表是配料從多到少排列的。有兩點值得注意:一是過敏原。蛋、奶、堅果、大豆、魚、貝殼類海鮮、花生、小麥是八類比較主要的過敏原。還有的人對酒精過敏,有的人對芒果菠蘿等熱帶水果過敏。如果你有過敏的情況,那么購買食物的時候就要看看自己是否對其中的某些配料過敏,甚至要注意這個食品的生產車間有沒有生產令你過敏的食品。比如你只對花生過敏,那么你買榛子巧克力的時候可以留意一下包裝上有沒有寫“此生產車間也生產含花生、榛子、杏仁……的產品”諸如此類的標簽。
第二點是一些添加劑。添加劑的種類和使用份量默認都是安全的符合法律法規的。但是某些特殊人群不能食用某些添加劑。比如苯丙酮尿癥的患者不能食用阿斯巴甜。有的腸胃比較敏感的人吃了糖醇以后會拉肚子。所以從配料表中可以看到有沒有自己需要戒口的東西。
6、營養成分表。這個也是要結合自身情況來看。一般來說,某些營養成分多些少些都沒太大關系,都不會讓消費者“不安全”。只是當消費者有特殊情況的時候要留意一下。比如糖尿病人要主要碳水化合物和糖的含量;有高血壓癥狀要注意鈉含量等等。比吃得安全更高階一點就是吃得健康,如果你比較了解飲食結構、營養搭配等常識,可以根據營養成分表來選更健康的食物。
7、特殊聲明。有的食物包裝上有例如”高纖維“、”低脂“、”無油“等聲明。這里的”高“、”低“、”無“等字眼其實是有嚴格的法規在里面的,一定要達到某個標準才能標上這些字眼。消費者可以根據這些特殊的標簽來選更適合自己的食物。需要強調的是,有這些聲明并不會讓食品更”安全“,只是可能讓這個食品更”健康“。
8、QS 生產許可、生產廠家、加工廠家、經銷商信息、執行標準、規格、凈含量。前面有回答答過了,不贅述。
張家誠,學做吃的,喜歡IT,現弄喝的。
一定要看的
QS 標志:這是基本中的基本,沒有這個標識的食品一律不考慮購買
食品名稱:乳飲料和牛奶是不同的、酸奶和乳酸菌飲料是不同的、xx 油和 xx 調和油是不同的
生產時間和保質期:這點大家都了解
貯存條件:部分特殊的食品需要特定的保存方法,譬如說,牛奶開封后需要盡快飲用完或者 4℃ 冷藏最多 3 天
致敏原或其他警告信息(如果有):譬如對某些原料過敏,或者是苯丙酮尿癥患者
食用方法(如果有):雖說大部分是開袋即食,但是預包裝食品不一定全是開袋即食的。
可以不看,但看了會有所幫助的
配料表:配料表中的原料排序是按照用量的多少排列的(食品添加劑除外),從中你可以看出食品的含金量有多高。
營養成分表:通過這張表的數據,你可以大致判斷并控制自己能量、糖類、脂肪、蛋白質、鈉的攝入量。
生產者信息:你可以據此選擇大企業的產品,這樣能夠更大概率的獲得更靠譜的產品
至于
經銷商信息、執行標準、規格、凈含量
一般情況下,對消費者來說意義不大。
有興趣可以看看
這個:GB 7718-201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
這個:專題專欄 ---- 食品抽檢信息
這個:動態信息
這個:查詢
這個:首頁 -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投訴舉報
8天,3000個包裝盒從設計、制作到交付,我們對客戶的認真不是說說而已!
有人說過:“世間所有的相遇,都是久別重逢!”有時,也許只是一面之緣,可是因為你的認真,就能被記得很久
想不到這次的征集活動,竟然吸引了一位特殊的設計師
匯包裝平臺主辦的第一屆“新中國風”茶葉盒設計征集活動到目前為止,已經收到近百例包裝作品!
提交成功后請接聽您的專屬呼叫中心系統客服電話